作者:木沐 / 來源:白話區塊鏈
為什么要把比特幣和山寨分開說呢?因為目前來說,至少在牛市初期的時候,它們的上漲走牛的邏輯不同,并不是比特幣上漲山寨就漲,我們看到很多時候,比特幣的走高,是“吸血”山寨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山寨萎靡不振的時候,比特幣不但自顧自的走獨立行情,還要從山寨們身上不斷的吸收更多的資金。
那么我們就從山寨的牛市邏輯的角度展開,聊一聊,2017年的山寨牛市和2020年的山寨牛市的異同點。
首先,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兩次都圍繞以太坊生態,由以太坊生態起頭,但側重點不同。然后我們來看看它不斷轉變的過程:
2017年,區塊鏈+概念的大爆發,不管什么行業都想要進來1C0以下,發個token,畫個大餅,把“夢想”兜售給散戶。瘋狂的造富效應讓興奮的散戶不斷涌入,作為1C0必備的基礎數字資產,ETH自然成了硬通貨,于是ETH價格不斷推高至破萬元走向巔峰。然而后來人們發現,大多數區塊鏈+概念落地無望,大部分都是空氣,于是1C0泡沫破裂,DApp被證偽。
2018年,許多人開始尋找區塊鏈+概念為什么沒能落地,沒能繼續產生價值的原因,最后認為是底層設施、公鏈解決方案不完善造成的,于是競爭性的公鏈來了,以太坊殺手EOS等打著“高性能、高拓展性”的大小公鏈開始走紅,也推起了一波一波的浪潮。隨著EOS主網的上線也被推上了一波小高潮,但懷著美好預期的人們又發現,沒有用戶的認可和共識,即便高性能、高拓展性更好的底層設施也是徒勞,一樣不能落地。
2019年,包括以太坊在內的大小公鏈都陷入了困境,以太坊價格甚至一度暴跌至500多元,因為人們太失望了,認為智能合約平臺、公鏈根本沒有創造價值,不能落地,那就是空氣!
慢慢的人們又開始意識到,底層設施很重要,但真正的應用更重要,落地應用并滿足需求、帶來價值,不管你是一個簡單的DApp還是一條鏈。于是在以太坊生態的帶領下,開發者們的目光又開始聚焦到“應用”,而這一次,不再追求大而全,只優先解決能與數字貨幣無縫契合的金融領域的去中心化應用的問題,這就是后來人們不斷提起的DeFi。
2020年,其實DeFi在2019年提起的時候,并沒有太多人在意,因為熊市的原因,也沒有太多人留在業內,即便還關注也還是心猿意馬,只想知道什么時候來牛市,而不愿意學習不愿意知道具體的細節。到了2020年,正如《DeFi總市值2個月漲700%,但仍有不少人表示: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文章所說的那樣,DeFi迎來了一大波的高潮,但只屬于一小部分人,因此也只能說它只是一個“局部”山寨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