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話區塊鏈
編譯:白話區塊鏈
不丹,這個以“國民幸福總值”(GNH)聞名的喜馬拉雅王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比特幣持有量的重要參與者。該國戰略性利用其豐富的水電資源進行比特幣挖礦,積累了可觀的比特幣儲備,其價值一度接近GDP的40% 。這一成就使其躋身全球主權比特幣持有國前列,為國家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獨特范例。
1. 幸福國度的“秘密武器”
不丹,這個以“國民幸福總值”(GNH)聞名的喜馬拉雅王國 ,近年來卻悄然投身于比特幣這一前沿金融創新 。這種看似矛盾的選擇,實則是不丹在經濟發展上的務實與遠見。
不丹進軍比特幣挖礦始于2019年至2020年,源于國王的指示,旨在尋找創新技術方案以提振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并有效利用其豐富的過剩水電資源 。這項被稱為“幸福挖礦”的倡議,初期運作保持高度“秘密” ,政府刻意保密細節,避免外部干擾。這種低調做法與薩爾瓦多等國高調采用比特幣形成鮮明對比 。
“幸福挖礦”策略背后是深刻的經濟考量。國王明確要求尋找“創新技術解決方案”以應對“經濟困境”并利用“過剩電力”的指示,表明不丹將比特幣視為增強金融穩定和經濟多元化、實現國家福祉的手段 。這重新定義了國家采用比特幣的動因,使其成為一種戰略性的國家發展模式,為面臨經濟挑戰或擁有未利用自然資源的國家提供了經濟韌性之路。
不丹政府選擇將比特幣挖礦項目“大部分保密”并“不予公開” ,使其得以在不引起國際社會立即關注、監管審查或市場操縱的情況下,悄然積累大量儲備并建設基礎設施。這與薩爾瓦多高調且常受爭議的比特幣采用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對于考慮類似數字資產積累的民族國家而言,不丹這種低調分階段的實施方式,為有效減輕外部壓力、減少公開宣布帶來的市場波動,以及實現主權數字資產組合的受控和穩定增長提供了寶貴經驗。
2. 不丹的比特幣持有量
不丹的比特幣持有量及其管理策略,是其獨特國家數字資產路徑的生動體現。
持有規模:小國的大能量
自2020年以來,不丹已悄然積累了可觀的比特幣。其持有量從12,062 BTC增至13,029 BTC,目前價值約13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報告的較低估值(如7.8億美元或7.5億美元 )是因比特幣價格波動所致,13億美元是最新且最一致的數字。
不丹的比特幣儲備價值已接近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 ,遠高于此前報告的28% ,使其成為全球加密貨幣風險敞口最大的國家之一 。對于一個經濟體量相對較小的國家而言,如此高比例的數字資產持有量,彰顯了其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獨特戰略眼光。
管理與運營策略:水電驅動的綠色財富
不丹的比特幣資產由國有企業不丹控股投資公司(DHI)管理 ,由DHI負責人烏吉瓦爾·迪普·達哈爾(Ujjwal Deep Dahal)團隊發起 。
其戰略核心是豐富的水電資源。不丹電網幾乎100%由水力發電驅動 ,確保了低成本、低環境足跡的比特幣挖礦 ,帶來顯著的“綠色”優勢。
挖礦業務從兩臺計算機起步,現已擴展到至少六個礦場 。比特幣價格自2020年大幅上漲,極大提升了不丹儲備價值 。初期,比特幣銷售所得用于資助政府開支,如公務員薪資翻倍和發展項目,以抵消旅游收入和水電出口下降的挑戰 。如今,不丹已轉向長期“HODL”策略,將比特幣作為國家未來的戰略資產 。
不丹利用比特幣收益應對經濟挑戰 ,將其作為財政緩沖和新的外匯來源。轉向長期“HODL”策略標志著從短期流動性管理到戰略資產管理的轉變,為依賴進口的經濟體提供了收入多元化和財政韌性的范例。
不丹對100%水力發電挖礦的承諾不僅環保,更是一項核心經濟優勢,帶來了“低運營成本”,并使其區別于其他碳密集型挖礦業務 。與Bitdeer的合作,使不丹能夠通過電力銷售賺取美元 。進一步增強了其外匯儲備。在冬季電力短缺時戰略性地關閉挖礦的能力,展現了其復雜的能源管理水平。這表明,擁有豐富且未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的國家,可以通過比特幣挖礦將這種資源轉化為重要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資產,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可持續性目標的雙重統一。
更廣泛的數字資產戰略:擁抱數字未來
除了比特幣,不丹還持有超過100萬美元的以太坊,反映其多元化戰略。政府積極探索將加密貨幣融入日常生活,包括為游客推出支付系統,允許使用100多種加密貨幣支付機票、酒店和簽證費用。此外,加密貨幣還將在格勒普智慧城市(Gelephu Mindfulness City)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不丹的戰略不僅限于積累比特幣儲備,更積極探索“將加密貨幣融入日常生活”。為游客推出加密貨幣支付系統和計劃將加密貨幣整合到“格勒普智慧城市”開發中,都表明其全面的國家數字資產戰略。這不僅關乎資產負債表,更關乎培育數字經濟。這種將戰略儲備建設與實際國內應用相結合的方法,表明不丹對數字資產的承諾更深、更具目的性,可能成為旨在真正擁抱數字經濟的國家的藍圖,促進金融包容性和技術創新。
3. 不丹在全球比特幣儲備格局中的地位
不丹在全球主權比特幣持有國中占據著顯著地位,其持有量和獲取策略與其他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展現了其“靜水流深”的影響力。
不丹的全球排名:悄然躋身前列
不丹被廣泛認為是頂級主權比特幣持有國之一,多方消息源將其列為全球第三大持有國,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盡管有報告將其列為第四或第五大持有國,具體持有量為13,029 BTC,這些差異可能源于報告日期和比特幣價格波動。但無論如何,不丹在主權持有國中的重要地位是一致的,對于小國而言,這是巨大成就。
與其他主要國家持有者的比較:殊途同歸的數字淘金潮
全球各國獲取主權比特幣的路徑主要分為沒收(通過執法行動獲得)和有意挖礦/購買(作為深思熟慮的經濟政策主動積累)。
- 美國: 最大持有者,約207,189 BTC,主要通過沒收非法活動所得,并積極推行“比特幣戰略儲備”。
- 中國: 約194,000 BTC,主要通過執法沒收。
- 英國: 約61,000 BTC,同樣主要來源于沒收。
- 烏克蘭: 約46,351 BTC。
- 薩爾瓦多: 2021年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持有6,003 BTC至6,089 BTC。
- 保加利亞: 估計持有213,519 BTC,據報道通過暗網沒收,但政府未正式確認。
- 其他國家: 芬蘭(890 BTC)、印度(450 BTC)。白俄羅斯、巴基斯坦正探索利用過剩電力挖礦。捷克國家銀行正在考慮將5%儲備持有比特幣。
表1:主要主權比特幣持有者(截至2025年初)
注:美元估值會隨比特幣價格實時波動。保加利亞的持有量雖大,但官方尚未確認其來源和性質,可能與沒收相關,并與其他國家數據存在矛盾。
各國獲取主權比特幣的路徑差異巨大:主要為沒收(如美、中、英)和主動積累(如不丹、薩爾瓦多)。沒收的比特幣可能缺乏長期戰略意圖,而主動獲取的比特幣則表明了將其作為深思熟慮的長期戰略儲備的信念。這種區別可能影響國際法律框架和比特幣作為國家資產的認知。
美國積極尋求“比特幣戰略儲備”和捷克國家銀行考慮持有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 ,預示著比特幣正被視為傳統外匯儲備的潛在替代或補充 。這種趨勢可能導致全球儲備管理實踐的長期重大轉變,潛在地影響法定貨幣和傳統金融工具的主導地位。它引發了關于貨幣政策未來、中央銀行作用以及在去中心化數字資產獲得主權支持的世界中國際金融穩定性的基本問題。它還凸顯了對沖全球經濟不穩定或通貨膨脹的潛在策略。
4. 不丹模式的深遠回響
不丹的比特幣戰略及其所產生的效應,對國家經濟模式、機構采用以及數字資產不斷演變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廣泛影響。
不丹模式:小國崛起的藍圖
不丹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小型國家或擁有豐富可再生能源的國家,如何通過創新方案實現經濟多元化 。它強調了利用自然資源創造新形式價值以應對經濟挑戰的潛力 。不丹的策略不僅是積累比特幣,更是一種復雜途徑,利用獨特的水力發電資源生成新的資產類別,為國家提供財政緩沖并實現經濟多元化 。這代表了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通貨膨脹壓力日益增加的時代,主權財富管理的一種積極創新方法。這種模式為傳統上依賴商品出口或外匯儲備的主權財富基金提供了替代或補充,預示著未來各國可戰略性整合數字資產,增強經濟韌性,促進金融獨立,并可能改變全球金融權力動態。
通過數字資產實現國民經濟多元化:抵御風浪的新錨點
不丹利用比特幣收益彌補傳統收入不足并資助公共服務,說明了比特幣作為“財政緩沖”和新外匯來源的作用 。這提供了數字資產如何有助于國家經濟韌性和多元化、減少對傳統波動部門依賴的實例。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時代,多元化收入來源和戰略儲備至關重要。不丹實踐證明,數字資產可成為國家抵御外部經濟沖擊的新錨點。
對機構采用和國家數字資產戰略的影響:從邊緣到主流的融合
不丹的案例并非孤立。全球范圍內,機構對加密貨幣的興趣日益增長,并將其視為重要戰略資產。
- 機構興趣日益增長: 現貨比特幣ETF的推出改變了機構接觸加密貨幣的方式,尤其在美國 。受監管的ETF消除了障礙,使養老基金、家族辦公室等機構系統性配置比特幣 。
- 復雜的配置策略: 機構正將關注點擴展到以太坊和精選山寨幣,以實現多元化和接觸新區塊鏈技術 。傳統金融公司內部也出現專門的加密貨幣投資團隊,將數字資產更正式地整合到投資治理框架中 。
- 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的融合: 傳統金融(TradFi)機構與數字資產公司之間并購(M&A)步伐加快,預示著加密貨幣長期可行性,并加速形成融合的金融生態系統 。
- 超越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政府區塊鏈倡議: 全球各國政府正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公共利益應用中的潛力,如記錄保存、數字身份、供應鏈追蹤和土地登記 。美國國會已通過《部署美國區塊鏈法案》,旨在促進區塊鏈技術應用 。
- 真實世界資產(RWA)的Token化: RWAToken化預計將大幅增長,從目前的0.6萬億美元激增至2033年的18.9萬億美元 14,為金融機構和政府帶來新收入來源、增強流動性和效率提升。
- 數字貨幣的戰略辯論: 政治人物如唐納德·特朗普支持私人穩定幣而非CBDC ,這凸顯了在數字時代調整和維護現有貨幣主導地位的戰略舉措,同時避免國家貨幣數字化固有風險。
不丹對比特幣的參與不僅限于持有儲備,還積極將加密貨幣融入日常生活(如游客支付、格勒普智慧城市)。這與全球政府探索區塊鏈技術用于公共利益應用 和資產Token化的趨勢一致。通過ETF日益增長的機構采用 以及圍繞CBDC與私人穩定幣的戰略辯論 ,進一步說明了向數字優先經濟的宏觀轉變。不丹的整體方法表明,比特幣可作為更廣泛國家數字資產戰略的門戶,不僅包括金融儲備,還包括公共服務、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這預示著未來數字資產不僅是投資類別,而且是國家基礎設施和政策的基礎層,可能促進金融包容性并推動技術進步。
主權比特幣儲備的潛在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數字時代的權力游戲
國家積累比特幣不僅是經濟決策,更具重要地緣政治影響。
- 市場影響: 各國積累比特幣可能顯著增加需求,推高價格 。
- 全球領導力: 積極積累比特幣儲備的國家可定位為數字資產采用領導者,鼓勵他國效仿 。
- 對沖策略: 主權比特幣儲備可對沖比特幣全球采用或傳統金融系統不穩定性 。
- 對傳統系統的挑戰: 主權比特幣儲備日益增長挑戰央行傳統角色和現有金融系統,可能導致新的金融權力和影響力。
- 透明度問題: 部分政府持有量(如不丹初期或未經證實沒收)的“秘密”性質引發透明度擔憂。
美國尋求“戰略比特幣儲備” 和特朗普對穩定幣的明確立場 ,反映了在數字格局中適應并維持金融主導地位的努力。不丹的悄然積累和對綠色挖礦的強調,可視為一種軟實力,展示負責任的創新。主權比特幣儲備競爭和國家數字資產框架開發正成為地緣政治新前沿。各國正戰略定位,以領導、適應或抵制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力量,這將對全球力量平衡、經濟影響力及國際金融結構產生長期影響。
5. 小結
不丹,這個以“幸福”為核心價值的喜馬拉雅王國,在數字時代開辟了一條獨特且成功的道路。它巧妙利用豐富自然資源,實現了顯著的比特幣積累和國家經濟多元化。該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主權比特幣持有者之一,并為綠色挖礦敘事做出重要貢獻,證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并行不悖。
不丹的旅程,從“秘密”挖礦到頂尖主權持有者,并宣布長期“HODL”策略及將加密貨幣融入日常生活的計劃,標志著各國對數字資產認知和利用方式的深刻成熟。它已超越單純投機,演變為戰略性國家資產管理和經濟韌性工具。這種成熟表明,數字資產,特別是比特幣,正日益被視為國家金融基礎設施的合法組成部分。這種從經濟規劃邊緣走向核心的轉變,可能導致更正式的監管框架、更深入的國際合作,以及數字資產更深層次融入全球金融體系,從而改變傳統經濟范式。
不丹的模式為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即如何通過創新和戰略規劃應對經濟挑戰,利用技術和自然資源推動增長。其經驗表明,一個小型而堅定的國家,通過傳統價值觀與尖端技術創新結合,完全可以在數字時代引領潮流,確保經濟未來。不丹的“幸福挖礦”故事,不僅是比特幣的傳奇,更是一個關于國家智慧、韌性與遠見的生動案例,它將繼續在全球數字經濟的舞臺上發出獨特啟示。
本文鏈接:http://www.qs-ai.com/kp/du/06/5918.html